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应急管理
沈阳市365betmobile办公室关于印发辽中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17-07-06    来源:

沈辽中政办发201752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有关部门:

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辽中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年)》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地质灾害防治是事关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也是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职责,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加强领导、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精心组织实施。

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对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则,要按照《规划》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结合实际逐级落实防灾目标和任务,将地质灾害调查、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等工作落到实处。

三、县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要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沈阳市365betmobile办公室

2017 630

 

 

 

 

 

 

 

 

 

  

辽中县隶属沈阳市,位于沈阳市西南部。东依灯塔市,南濒浑河与辽阳县相望,西邻台安县、黑山县,北接新民市,东北与于洪区毗连。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22°28′~123°06′,北纬41°12ˊ41°47′。全县区域面积1322.96km2

 辽中县处南温带亚湿润区,属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夏季频雨。辽中海拔5.523.5米,年平均日照2575小时,年平均气温8℃。一月平均气温-12℃,最低气温-31℃;七月平均气温24.5℃,最高气温35℃。平均相对湿度65%,平均无霜期171天。年平均降水量640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无霜期165天。

  辽中县地处辽河流域下游,属辽河、浑河冲积平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缓倾。东部茨榆坨一带有少数沙丘,西南部地势低洼。土质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

 辽中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目的:为高效有序地做好我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辽中县创造安全的地质环境。
      辽中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依据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辽宁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20)》、《辽宁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沈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关于做好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沈规国土发【20113号)文件精神及辽中县政府及辽中县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相关要求。辽中县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会同辽中县有关部门,组织编制《辽中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适用于辽中县行政区域内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是今后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部署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依据。
  
本《规划》以2009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10-2020年。其中,2010-2015年为近中期,2016-2020年为远期。

第一章  主要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工作现状

      一、地质灾害现状

辽中县地质灾害主要为粘土矿露天开采场的崩(滑)塌。辽中县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较轻。

崩(滑)塌

(滑)塌是辽中县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与矿业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崩(滑)塌具有普遍性、突发性、规模小的特点,多发生于雨季。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引发的(滑)地质灾害一起,据统计损失较小,没有人员伤亡,受灾体以农田为主。

目前全县有崩(滑)塌隐患点2处,分布在肖寨门镇三南红砖厂、肖寨门镇三西红砖厂,威胁着农田及农村道路安全。

肖寨门镇三南红砖厂崩(滑)塌点

肖寨门镇三西红砖厂崩(滑)塌点

二、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辽中县属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际雨量分布不均,降水多集中于69月,因此,69月是地质灾害的易发期。通过对辽中县19962011年降水资料进行分析,近年来辽中县降水量和暴雨日数有增加的趋势,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可能会有所增加。

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高楼大厦不断崛起,铁路、公路的修建,地下工程不断增加,由此带来大量土石移动和基础开挖工程,可能产生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1988年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对地质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和监督管理”职能以来,辽中县委、县政府及县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尤其是《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辽宁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颁布施行以来,在上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辽中县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为防治地质灾害而开展的调查、评价、监测、预报和治理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及制度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辽中县贯彻实施了省政府、省人大颁布的《辽宁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辽宁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及《辽宁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与规章,出台了《辽中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辽中县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关于修订辽中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有关的规范性文件。

辽中县建立并完善了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的“三查”制度、地质灾害应急制度、灾情速报制度和汛期值班制度等各项制度,贯彻施行了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2.地质灾害防治组织体系基本建立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纳入到政府的有序管理范畴,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
  建立了由上至下的各级管理机构。县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和乡镇基层土地所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明确了本地区地质环境管理的职能和责任。
  针对主要分散在广大乡村的地质灾害体,建立了县、乡、社区三级群测群防网络,并已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组织—乡村落实—群众参与,由上至下层层抓落实的防治责任体系。
  为应对突发地质灾害,辽中县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还成立了应急中心,基本建立了以辽中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为指挥中心,基层逐级快报、专业队伍快速出动开展应急调查和技术指导、各部门协作联动抢险救灾的快速反应体系。

3.基础调查与评价工作成果显著

截止到20099月底,先后完成了1:10万《沈阳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下辽河流域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查明了辽中县的地质灾害情况。

通过调查,基本查明了全县范围内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发育现状、形成原因及危害程度;圈定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初步编制了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为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4.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已经展开

2005年起,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与沈阳市气象局合作,由辽宁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具体承担,开展了包括辽中县在内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四年来,共发布预报预警255次,其中三级以上预报15次,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防范意识,取得了一定防灾减灾效果。

5.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得到宣传普及

加强了地质灾害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地质灾害、尤其是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知识的科普宣传活动,提高了政府部门、有关单位及受灾害威胁地区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了全社会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自觉性,有效减轻或避免了地质灾害给国家、集体、个人造成的损失。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专业部门的数字化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需进一步磨合;应急管理机构职责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专业人员尚未全部到位,工作机制不健全、应急管理理论实践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比较突出。县、乡镇两级应急管理机构有待完善。
    2.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

根据辽宁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求,2007年以前建成相对完善的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完成基于GIS系统的地质灾害信息和地质灾害管理公众自由查询系统,达到一般公民能够通过互联网查找任一目的区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分布、危害、威胁等状况的目的。目前辽中县建成全县范围内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尚需时日,还无法满足社会公众对境内地质灾害情况实时查询的需要。
    3.公众防灾减灾知识有待普及,防灾减灾意识有待提高
   
对社会公众的地质灾害知识、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知识宣传普及不够;公众的地质灾害防灾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还显不足,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动员机制有待完善,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力度不够。
         第二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紧密结合辽中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以预防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群测群防及综合治理为手段,以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和防治水平为标准,以改善地质环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从实际出发,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及与其它规划的关系,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将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类活动聚集地和重大工程分布区作为防治重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坚持“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时,首先要考虑预防地质灾害,特别是预防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其次是合理避让,最后才是选择治理,变消极被动的应急救灾为积极主动的减灾防灾,使预防、避让与治理协调统一。

3.坚持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的原则

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特点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统一规划,分阶段实施,从实际出发,选择重点地区和重点工程,集中力量加以突破,并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4.坚持“改革创新,发挥各级政府主导及社会公众参与”的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建设和监督管理,明确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根据灾情分别列入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同时提倡个人、集体出资赞助或引进外资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因工程建设引发、加重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由相关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负责,治理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5.坚持“专业队伍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原则

对危害较大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立专业监测网,对一般地质灾害隐患点以群测群防为主,加快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

6.坚持“尊重自然规律,依靠科学进步”的原则

尊重自然规律,依靠科技进步,深化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加强高新技术的创新、应用与推广,提高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效率、能力和水平。

三、目标

(一)总体目标

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并完善符合我县特点的地质灾害防治、监督和管理体系,严格控制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加强基础调查工作,在基本掌握我县地质灾害分布状况及危害程度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隐患严重的地区进行灾害预测评价,提出防治对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得到治理,最大限度地减轻其危害和损失;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群测群防体系,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将地质灾害防治从松散的、被动的应急状况转变为有组织、有计划、主动和有预见性的工作。到2015年,完善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区的防灾减灾体系。到2020年,构建完备的覆盖全县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

(二)分期目标

1.近期(2010-2015年)目标

1)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章制度和监督管理体系。

2)规范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有效控制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减轻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3)完善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群测群防体系,落实分级管理责任制,完成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主要村镇的干部及监测人的防灾知识培训。

4)完成全县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并提供地质灾害信息适时查询服务。

5)完善应急中心组织机构建设,细化应急响应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县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专家队伍,明确专家到场次序,发挥专家在应急工作中的咨询会商作用,明显提高全县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反应处置能力。

2.远期(2016-2020年)目标

1)全面健全、完善我县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

2)构建完备的、覆盖全县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及群测群防与现代化专业监测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

3)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急反应系统,并对每年新发生的、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进行防治。

4)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勘查、治理力度,初步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良好局面。

第三章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一、分区原则

在对目前所发现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包括灾害发育强度(即单位面积内的灾害体个数、面积和体积等)、发生概率、危害程度,结合各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差异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影响因素,按照“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原则和区域完整性原则,在全县划分出, 2个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二、易发区划分

(一)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

1.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1

位于肖寨门镇三西红砖厂,面积约0.01km2,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主要为砖厂粘土矿开采,有崩(滑)塌隐患,发生人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不大。

2.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2

位于肖寨门镇三南红砖厂,面积约0.01km2,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主要为砖厂粘土矿开采,有崩(滑)塌隐患,发生人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不大。

     (二)地质灾害非易发区(D
      区内的大部分地区,面积1322.7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99.9%,该区地势平坦,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不发育。
            第四章  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

  一、划分原则

依据全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考虑社会经济重要性因素,把规划期内地质灾害易发、人口密集、经济相对发达、有重要基础设施的地区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划区,作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二、一般防治区划分

根据上述原则,将三西红砖厂和三南红砖厂的粘土矿开采场划为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总面积0.02km2(辽中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

4-1  辽中县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一览表

一般防治区名称

代号

面积(km2)

主要分布范围

三西红砖厂采场一般防治区

1

0.01

辽中县肖寨门镇三西红砖厂

三南红砖厂采场一般防治区

2

0.01

辽中县肖寨门镇三南红砖厂

针对本区地质灾害的特点,应以防为主,树立 “事前预防,事中治理,事后恢复”的新理念。

第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

一、地质灾害规划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一)编制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10年末完成全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奠定基础。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应由当地人民政府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并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备案。经批准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提供地质依据。

(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抓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建设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跟踪式、深层次和各阶段相互联系的系统工程。通过对群测群防网络、专业监测网络、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和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的建设,加强与其它防灾减灾预警体系(如气象、水利、环保等)的协调与联动,提高辽中县地质灾害的防治水平。

(一)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群测群防网络是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村级监测网(四级网)、乡(镇)级监测网(三级网)、县(市、区)级监测网(二级网)、市级监测网(一级网)。

2010年底前,全县所有灾害隐患点均要明确防灾负责人和监测责任人,形成覆盖全县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

为贯彻《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46),20102015年,应开展辽中县的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工作,努力实现“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的目标。

(二)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体系建设
       依托全市和辽中县的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完善全县的汛期地质灾害专门气象预警、预报系统,结合气象因素在全县范围内对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区域、类型、危害等级等进行适时预报,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及时为政府和公众提供该类信息服务。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后,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及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和受威胁单位、群众要加强检测和预防,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在重点防治区加密气象监测站,依托上级预报系统,开展县级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预报成功率。
   
(三)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2010年以前,建成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系统。该系统是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有力保障;是灾前应急准备、临灾应急防范措施和灾后实施应急救援的重要保证。
    1.应急预案
     辽中县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会同水利、交通、环保、安监、民政、气象等部门编制本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根据情况定期修订,必要时进行演习,确保其满足实际需要。
      为了提高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威胁10人以上、稳定性差的滑坡、崩塌灾害隐患点,县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要负责编制独立的“防、抢、撤”方案,作为县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的附件或重要组成部分,报市人民政府备案。“防、抢、撤”方案应对灾点的详细位置、通讯方式、预警信号等明白无误的表述清楚,保证抢险援助人员能及时、准确地赶赴现场。对所有受威胁的居民要发放“明白卡”,使每个成年居民知道灾情发生后应采取的措施及逃离方向和路线。
      2.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
      建立辽中县地质灾害应急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管副县长任组长,各乡镇政府乡镇长、县公安局、发改委、安监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交通局、电业局、环保局、林业局、水利局、住建局、气象局、民政局等主要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应急指挥由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负责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指挥、调度、抢险救灾及组织专家组开展应急调查工作。建立地质灾害专家信息系统,开展重大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理,发生地质灾害后组织救灾工作。制订辽中县重要地质灾害点防灾应急预案,并纳入城市突发性事件防灾应急预案体系。

各乡镇应建立一支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小分队,由乡镇行政领导担任队长、分管领导担任副队长,负责在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向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报告灾情并组织抢险救灾,将受地质灾害威胁范围的群众迅速转移、疏散至安全地区,协助应急调查专家组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应急调查应包括地质灾害位置、类型、规模、发生时间、形成原因、区域地质条件、危害、稳定性、发展趋势、受威胁范围、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措施、进一步工作建议等内容,应急调查小组应协助当地政府做好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
     3.抢险救援人员组织

建设一支机敏、灵活、富有战斗力的抢险救援队伍是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的关键。各乡镇、各部门均应搞好地质灾害防治抢险人员的组织准备工作。抢险救援人员主要由青年民兵组成,包括公安、消防、武警人员和医疗人员等。有条件时还应组织抢险救援人员进行模拟演练,以提高临“战”时的组织、指挥和救援能力。
       4.应急设备与物资准备
    
规划期内,须多方筹措资金逐步配齐地质灾害防治抢险必须的设备,如应急指挥车、探测仪、对讲机、手持扩音器等。应急物资和设备除必须购置的外,主要是在应急准备阶段明确提供有关物资、设备的单位或个人,如交通、通讯设备,铲车、挖掘机、救护车、医疗器械、抢救药品等。一旦急需则可无条件调用,灾后给予补偿。
实行地质灾害灾情速报制度。地质灾害灾情速报的内容、时限按地质灾害灾情速报制度规定上报有关部门。

(四)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

在辽中县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至2012年底,建设辽中县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系统,以便及时掌握全县地质灾害动态现状; 2010年底,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县级地质灾害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县地质灾害有效监控和及时查询,逐步实现一般民众能通过互联网查询任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质环境状况,定期与不定期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形成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传递、查询、分析评价与发布集于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为辽中县人民政府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三、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

按照“以人为本”、“以防为主,避让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近期实施综合治理工程。这里崩(滑)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主要是剔危和削坡。

第六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各级政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职责,各部门、各乡镇必须加强领导,保证本规划的顺利实施。
     地质灾害防治实行分级管理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设立县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乡镇应成立专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小组,由行政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村应指定专门管理人员或联络人员,负责具体的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的实施。有效运作并逐步完善三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
   
县规划和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其它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建立与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或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并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坚持下去,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把关,切实贯彻执行。
     2.坚持实行汛期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制度
     县规划和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住建、水利、交通等部门拟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健全以县长为指挥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明确职责,分工协作,落实各项措施,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同时,还要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拟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3.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
     依托省级和市级预警预报系统,做好汛期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工作,是防止或减轻地质灾害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县规划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加强同各级气象部门的合作,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要通过电视、电话、传真、短信等形式,及时把预警预报信息发送到基层防治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以便迅速采取防灾措施。对地质灾害危险区(段),县级人民政府应在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爆破、卸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4.加强部门合作,共同防治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县规划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交通、水利、建设、旅游、教育及安全管理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采取相应措施做好交通沿线、河流沿岸、城镇区、旅游区、学校、矿区等地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建立防治经费的投入机制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国家、地方、部门、集体和个人的积极性,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的筹集防治资金。各街道、村在制定年度财政预算时,要纳入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并建立保障机制,由自然原因产生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承担,专款专用;因工程建设诱发或加重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

四、实施科技进步
    鼓励和支持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逐步建立企业、科研、学校与地质勘查单位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创新体系,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过参加全省性培训计划和自行组织人员培训等方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新方法和管理理论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配备必要的新设备,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效率。积极推进地质灾害勘查评价、设计、治理与监理,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科学、有序、高效地进行。
     五、宣传培训,提高全民减灾意识和防灾能力

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辽宁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以及本规划的宣传,增强各级领导以及人民群众地质灾害防治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自觉性。通过报纸、电视、电台、互联网等媒体宣传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加强对有关群众进行地质灾害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公众对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通过组织演练等方式增强地质灾害的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把地质灾害的日常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责任人。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明白卡”发放到每个单位、每所学校和每一户居民手中、认真落实险情巡查、监测、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制度,确保一旦出现险情,果断采取避让措施。

第七章   
   (一)本《规划》由《辽中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文本、附图组成,附图与规划文本具同等效力。

(二)本《规划》经辽中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实施。

(三)本《规划》解释权归属辽中县规划和国土资局。

(四)本《规划》每五年修编一次。


附:

《辽中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

编制简要说明
     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辽宁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20)》、《辽宁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沈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关于做好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沈规国土发【20113号)文件精神及辽中县政府及辽中县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相关要求。辽中县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开展了《辽中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
    一、组织机构
    成立了以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为组长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决定《辽中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由辽宁省地矿局综合勘察院承担。
    二、编制过程
    编制工作历经编写规划工作设计、野外调查、综合研究、规划编写、论证修改等阶段。
    三、几个问题说明
    (一)、资料运用
    本次规划所引用的地质灾害资料截止到200712月底。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下辽河流域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资料;二是各乡镇、局委提供的地质灾害相关资料。
    (二)、地质灾害补充调查
    项目组在下辽河流域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资料基础上,对辽中县地质灾害进行补充调查,以保证地质灾害资料的完整。 
    (三)、地质灾害隐患类型确定
    依据全县地质灾害发育情况,考虑到地质环境对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的影响,因而确定规划中的地质灾害隐患类型为崩(滑)塌。
    (四)、关于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是反映现状条件下不同地段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本次规划中的易发程度分区是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和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参照《下辽河流域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结合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的定性分区评价,基本体现了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五)、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的基本原则是在综合分析现有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稳定性、危害性及所处的经济地理位置,在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的基础上,依据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建设规划进行防治分区。
    (六)、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部署
    1.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
    根据《辽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是辽中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农业、交通、水利、矿业、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十一五“期间,辽中县要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和旅游景区建设。结合辽中县矿产开发和地质灾害现状,作出如下安排:
    2010年前完成150000辽中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年)的编制工作。

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监督。

    2.治理工程
    按照“以人为本”、“以防为主,避让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近期实施综合治理工程。这里崩(滑)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主要是剔危。

(七)、与省、市其它规划衔接情况
    1.与《辽宁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20年)衔接情况
    
本《规划》以《沈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年)、《下辽河流域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1:10万)(2006年)》为依据,具体落实了《沈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下辽河流域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1:10万)2006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分解执行了《沈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下辽河流域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1:10万)2006年》的总体目标和防治任务。防治目标、任务及分期时间安排也基本与省、市规划相衔接。
    2.与本市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情况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市发改委、环保局、气象局、水利局、规划局、旅游局、交通局等系统与部门有关规划,以使本《规划》与相关规划协调一致。

 

 

 

 

 

 

 

 

 

 

 

 

 

 

 

 

 

 

 

 

 

沈阳市365betmobile办公室            2017630日印发